最快速崛起的運動報名平台~活動咖 震撼業內業外的新秀登場

最快速崛起的運動報名平台~活動咖 震撼業內業外的新秀登場

聯網國際資訊自2014年成立「活動咖」品牌以來,根基於先天優異的資訊演算能力,以及有別於同業多元賽事報名服務來切入市場。雖然已經推動了四年的時間,在這運動報名領域,卻少見得看不到追隨模仿的同業。尤其對平台最重要的流量排名之爭,「活動咖」從起步默默無聞,到台灣運動報名平台第一名的流量地位,毫無競爭對手;速度竄升之快不僅震撼業內,更是國內極少數非以媒體平台經營快速爬升的消費性平台。這樣的速度與高門檻,究竟是怎麼佈局與推動才能做到?

 

 

貼心到連主辦都想不到的「魔鬼式細節服務」

 

對於在四年內開拓出如此不可思議的成績,從美歸國的劉康寯業務經理功不可沒。有別於傳統報名平台的被動式服務,主動接觸、迅速回應與快速再改善,把冷冰冰的服務項目,注入了行銷人的溫度。

採訪中表示:「現代業務行銷講求是網路快速、轟炸式宣傳;但是,消費者他身為人的本質沒有改變,不是說有了網路工具的宣傳,就可以不用拜訪,不用人際經營。」

舉例承接田中馬拉松的過程,第一次拜訪田中馬鄭會長,讓會長想要嘗試的原因是之前兩屆報名都會當機,對「活動咖」不當機的報名很早就在關注,獲得「活動咖」拜訪的主動做事態度更加肯定。

拿下2015田中馬使用「活動咖」先登後報,登記五萬多人,三秒秒殺14000人。2016田中馬使用「活動咖」團體抽籤機制,其他經典大賽事自然會留意,業務拓展也就勢如破竹。2018年,這股有溫度的魔鬼式細節服務,成功贏得大甲鎮瀾宮的信賴,首度將大甲媽繞境轎班報名移至「活動咖」舉行!足見感動行銷的老方法反而是冰冷的電子行銷中的藍海策略。 

 

 

主辦單位與跑者經營是報名平台最難操作的槓桿平衡

 

在任何以使用平台為營收的企業,若非以免費媒體來吸收流量的,維運最難的就是如何取得賽事活動質與量和報名量的平衡;在其他商城類型的平台則是賣家與買家的平衡數量操作。不論是先有擁有賽事活動,還是先有跑友消費群都是不容易;更別說往後起伏的過程中,一旦操作不當,容易造成營業額漩渦式墜落。

此外,單靠臉書粉絲群、官網、買關鍵字投放廣告、google頁面廣告,無差異化的行銷手法,久而久之,肯定會造成跑者資訊接受意願的疲乏。「活動咖」在早期就立定四項跑者黏著策略。

 

 

活動咖跑者四大黏著策略

 

報名平台如果上架報名人數不理想,甚至讓主辦單位虧損,就算有再多的交情,也無法留住主辦單位。

在跑者經營上除了現有跑者資源,未來、年輕、海外跑者的開發布局才是在這一波波賽事報名拔河戰勝出的關鍵。不僅和日本、中國、東南亞、歐洲、美洲等大型國際賽事有策略合作,在跑者交流經營上也奠下基礎。

 

 

賽事成本結構轉變嚴峻考驗各縣市主辦單位

 

一場優質的賽事,單靠報名費是不夠的。根據ETtoday2017年2月13日的報導,2014年舉辦日本東京馬拉松的費用為28.7億日圓,其中政府補助5%、報名費佔15%、企業贊助66%,剩下的就是週邊文創商品販售。

反觀台灣十大知名賽事,也有這樣的趨勢;扣除掉報名費用,倘若缺乏政府的補助、文創商品的販售、贊助商的參與。可以說每一家都有賠錢辦賽事的壓力。而這將是一個必然的趨勢,隨著跑者賽事見識與跑力的成熟,參與國內賽事已非唯一選擇。運動報名平台2.0將不只是從跑者市場的開發,轉向協助主辦單位尋求贊助資源的角力賽。展望未來,如果缺乏企業人際與策略資源的報名平台,將越來越趨於劣勢。 

快速崛起不過是「活動咖」過去創造出優異的成績證明,面對國內與來自中國各家的報名平台和大型賽事搶人大作戰,對國內主辦單位是壓力,同樣也是「活動咖」要面對的挑戰。在兩岸彼此資源巨大的不對稱攻勢下,是否還能繼續快速成長,甚至是開創出新的商業模式,將值得繼續觀察。

 

原文出處:天下雜誌